生醫時代/楊婉琴醫師
重粒子治療原理及用途? 有哪些優點與限制?
「重粒子治療」能精準打擊無法手術的惡性腫瘤,將是癌症病人存活的新契機?台北榮總重粒子及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楊婉琴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重粒子治療屬於「放射治療」(俗稱電療)的一種,相較於使用X光的傳統放射治療及光子治療,重粒子治療具有殺傷力更強、副作用更小的特點,對大多數固體癌症治療都有發揮空間。
楊婉琴醫師指出,重粒子治療運用比X光質量更重的「碳離子」(碳離子射束),相較於傳統的X光,對於腫瘤組織有更強大的破壞性。傳統放射治療進行時,在輻射線行經路徑周圍以及腫瘤後方的正常組織都可能造成傷害,而重粒子本身具有「布拉格峰」的物理特性,顯著降低路徑中正常組織接受的幅射劑量,直到腫瘤位置時才大量釋放,減少了治療造成的副作用。
楊婉琴醫師表示,傳統癌症放療約需20-30次,通常一周進行5次治療,病人大概需要進行1-2個月的療程,而重粒子治療的一次療程約在12-16次之間,每次約為3-4周,相較於一般光子治療療程更短。
重粒子治療適用哪些癌症? 跟質子治療有何不同?
「重粒子治療在德國、日本發展良久,從治療發明到實際運用已超過20年以上,現在日本、歐洲已經是相當常見的治療,而台灣去年也完成了臨床試驗,已經是可以常規使用的治療方式!」
楊婉琴醫師指出,重粒子適用的癌症類型眾多,包括肺癌、肝臟癌、胰臟癌、子宮頸癌、頭頸癌等固體腫瘤,皆在重粒子治療的適應症範圍內。另外,重粒子治療與質子治療雖皆具有「布拉格峰」的特性,可減少對正常組織的傷害,不過對光子幅射線不敏感的腫瘤如骨肉瘤、黑色素瘤等,重粒子能達到相對較佳的治療效益。
不過,重粒子治療目前在腦癌及乳癌的適應症證據尚未強烈,楊婉琴醫師指出,以乳癌而言大多數患者會先評估是否適合手術,手術後則會建議進行傳統的放射治療。目前日本正在發展針對不希望接受乳癌手術的病人,是否適合運用重粒子治療,惟仍僅限於臨床試驗階段。
重粒子治療正常組織傷害少 有望治療胰臟癌?
重粒子治療通過臨床試驗後,是否將成為台灣晚期癌症病人或「難治」腫瘤的曙光?楊婉琴醫師表示,重粒子屬於局部治療的武器,晚期癌症已有全身多處或遠端轉移時,最優先考量的仍是化療、免疫及標靶治療。但如果是腫瘤過大等原因造成無法手術,例如胰臟癌腫瘤因包覆血管而無法開刀,重粒子治療就是另一個局部治療選擇。
楊婉琴醫師指出,許多胰臟癌病人發生時已無法手術,過去這類患者的標準治療是以化療搭配傳統放射治療,但是傳統放療可能有傷害周圍腸胃和腹腔正常組織的風險,在無法給予高劑量輻射之下,往往治療效果有限,而重粒子治療正能克服這種問題。
重粒子治療可搭配化療、免疫或光子? 未來發展趨勢
雖然重粒子治療具有更強的腫瘤殺傷力、更低的治療副作用,但由於治療儀器費用高昂,相對而言所費不貲,療程花費預估達百萬之上,目前尚未納入全世界的標準治療。不過,未來針對治療難度較高的癌症,重粒子治療有望與其他治療武器搭配,成為癌症患者的新希望。
楊婉琴醫師表示,榮總未來將朝向以重粒子治療搭配免疫、化療等方式進行研究,另一方面也希望嘗試將重粒子與光子治療結合,由於光子治療的照射角度更具彈性,例如某些頭頸癌病人使用重粒子治療擔心皮膚副作用,較不適合照射頸部兩側的淋巴結,合併光子治療及重粒子治療或將是發展趨勢之一。
楊婉琴醫師指出,重粒子治療用於癌症的研究仍在持續發展,而榮總本身為綜合型醫學中心,具有集結跨專科領域治療優勢的特點,在跨專科團隊的全方位照護下,可將重粒子治療結合新銳的免疫藥物治療或免疫細胞治療等,有機會提升治療效果,幫助更多過去被視為困難治療的癌症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