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瀏覽的是我們在Google的加速版網頁,你可以點選Logo回到主網站取得更多的資訊

下背痛,痛到無法煮飯?俗稱『長骨刺』的小面關節症候群,可能找上你了!

下背痛?!小面關節症候群可能找上你了!

今天跟大家聊聊「增生療法」如何幫助改善小關節面症候群的下背痛。
台中一名50多歲鄭姓婦人,因工作需長期背行李拜訪客戶,日積月累造成下背痛,雖遍尋偏方仍無效果,近日更是痛到連煮飯都有困難,就醫後才確診為「 #小面關節症候群 」。



什麼是小關節面症候群?
小面關節症候群俗稱「小面關節炎」或「長骨刺」, 好發於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或姿勢不良的年輕人。 而小面關節是位於脊椎後側成對的細小關節,覆蓋一層光滑的軟骨,並包圍韌帶囊及滑液,左右兩側的小面關節並與前方的椎間盤共同負責每一節脊椎骨的穩定性。(請見第二張照片) 最常見的「小面關節炎」位於第4腰椎和第5腰椎間關節,或是第5腰椎和第1薦椎間關節。 患者會出現 #腰痛#下肢痠麻 等症狀,因位置與椎間盤相近,常讓人難以區分是何處造成的疼痛。

小關節面症候群如何治療?
小面關節症候群治療方式包括一般復健(如熱敷、拉腰等)、徒手治療或注射治療,考量患者工作性質,建議採「增生療法」治療。 增生治療 是在超音波導引下,將葡萄糖水或自體血小板注射到患部,使該部位產生輕微發炎反應,促進組織修復,進而改善關節穩定度,治療後患者疼痛大幅緩解。


增生治療的注意事項 透過「 增生療法 」將葡萄糖水或自體血小板注射到患部,約2個月後症狀緩解。
接受「增生療法」治療,平均每2到4週注射一次,一般成人需注射4到6次。 治療後需按時回診追蹤,並搭配適度運動,補充足夠營養,以強化局部肌肉與韌帶強度。 民眾平時也應保持良好坐姿及站姿,才能避免關節周遭的肌肉、肌腱、韌帶、筋膜等軟組織受傷,造成小面關節功能失調。
#疼痛請找疼痛專科醫師 #吳書毅疼痛暨復健雙專科醫師 #增生療法
吳書毅醫師

{"cover":"https://medera.sharkcdn.io/avatar/45151c6c0dafa5e9b69bdc2f37334cf84702d9d1.jpg","abstract":"吳書毅是復健科醫師,同時也是中華針灸醫學會針灸專科醫師,專長包括治療頑固性疼痛、增生療法和再生療法等領域,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致力為患者提供最有效的治療方案。","academics":[{"name":"中國醫藥大學針灸研究所碩士班"},{"name":"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experiences":[{"name":"台灣疼痛醫學會副秘書長"},{"name":"亞洲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兼任助理教授"},{"name":"世界疼痛醫學會(WIP)介入性疼痛治療專家"},{"name":"長安醫院復健科醫師"},{"name":"亞洲大學復健科醫師"},{"name":"台北馬偕醫院復健科醫師"}],"press":[{"name":"吳書毅 疼痛&復健雙專科醫師 - 定位疼痛 走出病痛 部落格","link":"https://revivefrompain.blogspot.com/"},{"name":"關節退化疼痛不換人工關節怎麼辦?醫師吳書毅建議「這療法」減緩痛感 傷口小免住院","link":"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37221"},{"name":"以為扭傷竟是肌腱撕裂 自體骨髓注射療法助修復-復健科醫師吳書毅","link":"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894087"}],"hospitals":[{"name":"萊源診所","address":"407台中市西屯區福中三街6號"}],"fb":"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85684269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