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 諮商心理師

『情緒在說話,不要急著把它變不見』

接受情緒很多時候要費很大的力氣去控制情緒,認為這樣有助於生活的進行。結果就是,情緒再次出現時,變成洪水猛獸,在防備最少的時候


『情緒在說話,不要急著把它變不見』

曾經我在兒童癌症病房工作。
剛進病房的時候,聽著父母對孩子的治療感到受苦,看著孩子在治療中了無生氣,理智上可以了解這些,情感上好像總有些隔閡。

直到有一天遇到一個孩子要上針,崩潰大哭,我站在幕簾後面,聽著那個撕心裂肺的哭聲,第一時間那個劇烈的情緒讓我想逃走,後來我選擇停下來傾聽,裡面有害怕、焦慮、絕望、反抗,求助…,同時這麼強烈的情緒也影響著父母,和每個聽見哭聲的人。

日常生活中有好多的情緒,如果我們可以自由地表達,並傾聽情緒在說什麼,是在很棒的事。
不過很常情緒表達會被阻止:
「不要笑這麼大聲」、「哭什麼哭,這點小事有什麼好哭的」、「有說這樣你就可以,生氣嗎?」、「兇巴巴,沒人愛」。

當情緒無法自由的被表達,無法被接觸的時候,情緒可能就會被封閉,接著它會變成各式各樣的問題出現在人生歷程中來影響我們;又或著情緒會以間接的方式滲透出來,因為A引發了某些不能被接受的情緒,把情緒感受壓抑著,當B事件發生,情緒被引爆。

然而我們通常會不理解B明明是件很小的事,為什麼會引發這麼大的情緒反應。


接受情緒很多時候要費很大的力氣去控制情緒,認為這樣有助於生活的進行。結果就是,情緒再次出現時,變成洪水猛獸,在防備最少的時候

接受情緒

很多時候要費很大的力氣去控制情緒,認為這樣有助於生活的進行。
結果就是,情緒再次出現時,變成洪水猛獸,在防備最少的時候(如,睡前、生病時、很累時)衝出來淹沒我們;或著形成壓力、焦慮、憂鬱、暴力等,如影隨形地跟著。
如果我們願意接受這些感覺,不管是舒服的、不舒服的,讓這些感受存在、湧現,反而引發的焦慮會比控制時來的少。眼淚流完、憤怒發洩完,我們通常會感覺好受一點。

和情緒多待一下

切掉,關掉感覺,是我最常在臨床上聽見面對情緒的方法,但當我們沒有留足夠的時間給情緒,但著殘餘的情緒回到生活中,很快的會發現,怎麼自己的容忍度越來越低。每一種情緒都有它的功能,害怕、恐懼、生氣,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不想感覺的情緒

不管多麽想要否認某些情緒的存在,但情緒仍然影響著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不願感受的情緒,當身邊的人有類似的情緒產生時,我們會變得能以忍受。也許我們開始願意去感覺這些被我們屏除在外的感覺時,會發現自己變得更有彈性。


接受情緒很多時候要費很大的力氣去控制情緒,認為這樣有助於生活的進行。結果就是,情緒再次出現時,變成洪水猛獸,在防備最少的時候

↓ 展開閱讀更多 ↓
『你累了嗎?當家長耗竭時』
11.10.2023
『你累了嗎?當家長耗竭時』
READ MORE
『界限會讓孩子感到安全和滿足』
11.10.2023
『界限會讓孩子感到安全和滿足』
READ MORE
『情緒在說話,不要急著把它變不見』
03.08.2023
『情緒在說話,不要急著把它變不見』
READ MORE